界面新闻记者 |
重庆大学一名大四本科生发表14篇SCI论文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2025年5月8日晚,重庆大学官方回应称 ,该校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若发现有不当行为,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 ,5月7日,一篇获奖文章引发关注,其中介绍 ,刘某乔为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1级学生。曾获“微瑞杯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 。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5篇、SCI二区期刊论文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担任两学期助教,累计工作时长60小时 ,学业帮扶志愿服务时长累计24小时。
记者在中国知网检索看到,刘某乔14项发明专利中,第一发明人均非刘某乔,刘某华 、刘某龙、陶某元三人均出现在14项专利发明人的名单中 ,三人均系重庆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以上发明专利的最早申请时间为2016年,彼时刘某乔尚在读初中的年龄。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刘某乔受到网友质疑的同时 ,一篇《关于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江学者刘某华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的举报信》又在网上流传。《举报信》称,刘某华等教授在科研论文发表中存在严重的编造实验内容、变造实验数据及重复发表实验成果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有知情人士透露,刘某乔为刘某华的女儿。
重庆大学化工学院官网信息显示 ,刘某华,男,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目前还担任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他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重庆市121科技支撑示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权50项),出版专著4本,出版教材2本 ,获权软件著作权3件 。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多个奖项。现主要从事绿色智慧化工、资源高值化利用 、化工过程强化等方面的研究。
5月8日晚,重庆大学在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该校关注到网络上有关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发表论文等情况的讨论 。学校高度重视 ,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若发现有不当行为,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此前,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向封面新闻回应称 ,学校已关注到相关情况,相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理中 。5月9日,界面新闻拨打刘某华的电话 ,始终无人接听。
根据重庆大学2016年发布的《重庆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和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等情况将被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对被认定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教师,将处以通报批评 、警告撤职或开除解聘等处理措施 。对被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 ,由学生管理部门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界面新闻注意到,2014年媒体也曾曝光重庆大学发生一起教授剽窃事件。报道显示,时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洪彪在四川大学在职攻读博士期间,于2009年在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晚清县级以下基层政权对地方社会的监控》 ,涉嫌抄袭1995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发表的《晚清县以下基层行政官署与乡村社会控制》一文 。
重庆大学当时通报称,刘洪彪主动向学校详细报告其论文抄袭问题并书面作出深刻检讨,学校在对刘洪彪抄袭论文情况进行仔细调查后 ,确定抄袭情况属实。刘洪彪随后被免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等职务。刘洪彪还向公众作出书面《道歉声明》,表示诚恳接受批评并将深刻反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