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之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 ,银发经济这个“最确定 、最稳定的大产业 ”里正蕴藏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 。
数据显示,随着国内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底已突破7万亿元 ,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将达30万亿元,占GDP的10%。
“银发经济是最确定、最稳定的大产业。”4月24日 ,在“2025中国银发人居发展大会”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理事会会长吴玉韶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不确定 ,但老龄化是确定的,银发经济更是确定的 。
“房地产也好,互联网也好 ,都已经历了不稳定和大起大落,但银发经济不会大起,也不会大落 ,它是稳定渐进,它可以做成长寿企业,可以做成百年老店。 ”吴玉韶表示。
银发经济前景广阔 ,为了抢抓机遇,各类企业开始积极布局银发经济相关产业,开发一系列适老化产品和服务 ,尤其在居住环境的宜居性与配套服务上体现最为明显 。
比如照明企业昕诺飞就在近日发布飞利浦LumCare安瑞系列解决方案,该系列产品聚焦于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与生活场景 ,集成智能光配方 、AI 跌倒监测、健康数据分析及无障碍交互设计等功能,打造全屋适老化照明系统。
昕诺飞全球首席创新官、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邱戎红表示,当前国家倡导关怀老年人 ,昕诺飞在大约一年前就开始在适老化照明领域加大投入,“但这只是开端,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可见 ,如何“让老年人住得更好”正成为撬动银发经济的核心杠杆。
那么,在“让老年人住得更好 ”的使命驱动下,聚焦银发经济下“居住”核心问题 ,目前银发人居现状如何?有哪些典型人居场景?又需如何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从3.4亿人向7.4亿人,从养老地产到银发人居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 ,占比22%,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5亿 。
“从备老的角度,比原来已老来讲,这个群体更大。”吴玉韶表示 ,60岁及以上到2024年是3.1亿,加上备老,达到7.4亿 ,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测算,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35年达到19.1万亿元,占GDP的9.6%;到2050年逼近50万亿元 ,占比提升至12.5% 。
在这片蓝海市场中,银发人居作为承载老年群体生活需求的核心场景,其发展模式不仅关乎民生福祉 ,更成为检验城市治理能力与产业升级水平的试金石。
“如果说中国经济当中房地产是支柱产业,那这3亿人的银发经济当中,银发地产一定也是一个支柱产业。”在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康养分会会长周忻看来 ,银发人居是银发地产的延伸 。
周忻认为,银发人居更应该强调的是居住与服务,因此银发人居是围绕着老年人“住的问题 ”一个新的定义,即如何让老年人住得更好。
在其看来 ,银发人居可涵盖八大场景,即银发友好社区、可持续照料的CCRC社区、银发综合体、银发公寓 、市场型养老院、银发商业、银发经济产业园和银发旅居。
其中,银发友好社区是银发人群养老 、享老、乐老最重要的生活场景 ,一般通过微更新实现老旧小区功能迭代 。
可持续照料的CCRC社区,可视为八大场景中最成熟的全周期照料社区,典型案例有中铁·春台、南京颐养中心 ,以及泰康之家的燕园。周忻介绍,“泰康是做CCRC最大的一个品牌企业,现在能够依托保险公司资源提供银发人群的共享多层级化。”
只是 ,重资产CCRC模式,其实是受挫的,投融管退的解决方案还有待于落地 。“要完善REITs的退出机制 ,租售并举,以旧换新,让建设者和运营者双双获利。”
“中国经济很大,中国银发经济也很大 ,中国银发地产 、银发人居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 ”周忻建议,已建社区可大力发展适老化改造;新建社区多建设面向银发人群的配套设施。
此外,还可通过盘活存量增加社区内配套服务设施 。“建议政府出台政策 ,鼓励优质的市场化运营资源介入老旧小区或者已建小区的改造。”同时,也需要利用智能化技术打造智慧化银发友好社区等。
一线城市探索银发人居新路径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银发人居需求最盛 。需求 ,即机遇。
“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占比接近40%,位居全国第一,全国的养老产业要看上海。”
据界面新闻了解 ,上海人均期望寿命已超过85岁,是全球城市最高之一 。最高的期望寿命带来深度的老龄化,因此上海2500万常住人口当中 ,老龄化程度为26.5%。
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李勇认为,中国老龄化不仅是个挑战,更是推动社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庞大且持续释放的市场需求与增长潜力 ,将推动中国银发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增长点。
其中,银发人居与养老事业、老龄产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在政策 、经济、社会和技术层面的关系更加密切 。
据介绍 ,上海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始终秉持城市发展的速度与老龄化关怀的温度同频共振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做了不少积极有益的探索。
比如持续推动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政策的落实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长者照护之家、15分钟养老生活圈、老年助餐点等,“这几个项目已经实现了上海所有街道的全覆盖,可以说 ,上海的银发人居建设已经形成了政策引领、社区切入 、科技融合的特色途径。 ”
其中,上海虹口区为“上海老龄区县之最”,近64万的总人口 ,有近45%的60岁以上老人 。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虹口区也一直倾力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宜居舒适的居住环境,如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积极构建智慧养老的新生态等。
除此之外,上海在2024年底印发了《上海市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其中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鼓励各类产业基金加大对银发经济产业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等,为行业解决重资产运营难题提供新方案。
“未来 ,上海还需要通过精细化、市场化创新和数字化手段,推动从有保障到有品质的银发人居的升级,为超大城市应对老龄化提供上海方案。”
房企发力银发人居 ,要看到市场真正的需求在哪 。
以北京为例,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20%以上,据调查 ,77%的老年人仍居住在1998年以前建成的住宅中,过去优势明显,交通 、服务、出行、教育配套都很好 ,但现在面临不少问题,老房 、没有客厅、采光比较差,七成居住在没有电梯房的中高层,还缺服务。
为了更好满足养老需求 ,一部分老人选择把原来的房子卖掉,改善养老的空间和养老的环境,另外一部分老人选择聘请家庭保姆 ,还有一部分迫切需要就近提供一些专业服务机构来承担。
“首开新禾全龄社区,这是一个组团的大盘,旁边是住宅 ,周边有学校、商业,还有一个配套的一级医院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康养分会秘书长姚春苏介绍,这个项目值得全行业借鉴 ,将业主请进来 、把服务送出去,共享全龄社区的空间。
“全龄社区重视一老一小,凡是有大型组团 ,做规划设计的时候往往有学校配套,也有养老设施的配套。”
另一个在建的项目是中海地产在国家郭公庄拿的一个组团地,出让条件之一是要配养老设施 。
“中海做了很多年的开发和康养的联动,2023年在公开市场拿了这块综合用地 ,现在定位叫高端城心养老公寓,它最大的特点是靠近大社区,项目周围全是住宅 ,位于北京四环边上。”
姚春苏指出,该项目引用很多先进的建设理念,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 、好服务 ,从规划设计到选材、设计、后期的运营维护都能够做到这点,市场十分关注。
银发人居市场正成为企业竞相角逐的新赛道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银发人居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精细化 ,只有精准把握老年群体需求,打造差异化、高品质的产品服务体系,才能在这片蓝海中占据竞争优势。
老年人带病长寿、养老服务供需失衡,30万亿银发经济如何正确打开?|界面新闻
极目新闻:反差婊吃瓜黑料不打烊-国产热门事件黑料吃瓜网站-瑞安2024年收入81.73亿,“重点关注一线城市投资,尤其上海”|界面新闻 · 地产
百家号:吃瓜黑料群密码-998su吃瓜黑料不打烊-2025年房地产进入“止跌回稳”关键期,一线城市将发挥“楼市风向标”作用|界面预言家⑦|界面新闻 · 地产
杭州等热点城市也开始卷“得房率”,新房市场未来优势更明显|界面新闻 · 地产
新华社:国产吃瓜黑料在线-91黑料吃瓜网-BOSS直聘:2024年营收73.56亿元,蓝领、非一线城市等增量市场收入增加|界面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